車展的有趣規律
辯證法有三大規律,即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這是黑格爾在《邏輯學》中首先闡述出來的。看似與汽車以及車展風牛馬不相及的東西,事實上一直在影響著兩者的發展與變革。
或許不少人對于車展不會過多深究。從消費者角度而言,看車展不外乎就是感受濃烈的現場氣氛的同時近距離看看感興趣的新車,或許還能談個不錯的購車價格。倘若上升至圈內人頂多就是發掘競爭產品的優缺點,早就爛熟于心也不如眼見為實,搞不好還能從現場觀眾之中悟出點應對手段。其實這些都僅是每個人不同出發點所看到的表象。不可否認現在的車展熙熙攘攘的,習以為常之后感覺跟逛個高端廟會沒啥區別。可實際上從汽車成為商品的一刻開始,作為車企較量技術,展示新品、消費者了解差異,選購喜好的大舞臺,汽車展這種應運而生的大型“集會”,背后一直暗流涌動,并且都能跟事物發展三大規律掛上關系。
“對立統一規律”有著一個更為讓人所熟悉的名字“矛盾規律”,代表著無論什么領域,任何事物內部、之間都包含著矛盾,而正是矛盾雙方的統一與斗爭,推動著事物的運動、變化與發展。這種規律在全世界舉辦的第一次國際車展上被體現得淋漓盡致。造車本就是一門生意,為了能將自己的產品推向市場,完成銷售獲得利潤,車企可以說都在竭盡所能。車企之間的競爭與合作,在展會上隨處可見。譬如潘哈德的展車使用的正是來自于戴姆勒的兩缸發動機,而面上兩者則是直接商業對手。事實證明那次展會取得的巨大成功是轟動性的,合共有十四萬名游客從各地前來參觀,展會總共展示了232種車型,感覺法國汽車俱樂部立了大功。
車展的興盛,讓世界各國,特別是汽車制造先驅國家意識到,這是一個宣傳新產品和推廣汽車品牌的絕佳平臺,車展對于汽車制造商和當地經銷商的公共關系活動至關重要。為此紛紛舉辦車展以擴大本國車企產品影響力。隨后世界范圍內的車展如雨后春筍出現。數量增多也未必是好事,垂涎于車展紅利,部分展會已經不滿足一年一次,有的甚至舉辦兩次甚至更多。同質化嚴重直接導致難以保證每次車展均有上乘素質。車企也無暇應對頻繁的參展成本,更無法避免觀眾快速增加的審美疲勞。這恰好印證了“質量互變規律”。車展進入量變到質變的轉化過程。車展之間在相互競爭之中不斷求變,力求讓自己成為知名的優質展會名片。現在看來最終能成為世人所津津樂道的車展并不多,并且多為老牌車展,如上文所提的巴黎車展,還有法蘭克福車展、日內瓦車展、底特律車展(1989年更名為北美車展)以及東京車展,并稱為國際五大車展。而參展的車企也意識到,與其疲于奔命地推出大量車型,倒不如集中火力推出具有自身技術實力的優質產品。
至于“否定之否定”原本應該是最難讓人理解的一條。但估計經過2020年這神奇的一年后,大家都能恍然大悟了。疫情影響之下,絕大部分車展在2020年檔期都不得不以延期甚至取消宣告征途的結束。部分則尋求互聯網力量,轉為線上展。新型展會在吸收繼承傳統展會中有價值的東西,同時也是對傳統線下車展的批判與革命。這正好契合了“否定之否定”規律。其實車展并非只因為新冠疫情而被迫轉型,早在2018年的古德伍德速度節時,大眾汽車董事長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就說過:“傳統車展是1960年代的產物,它們不再那么重要了。它們沒有提供我們想要的東西,也沒有提供購車者想要的東西。”從當時的語境來看,說的正是傳統五大車展之中的北美車展,由于車企的頻繁退展,外加新冠疫情的影響,這個曾經響當當的大型國際車展已經連續兩年被迫取消,至于2021年能否回歸尚不得而知,唯一肯定的答案就是,事物的變化終歸向前發展,車展亦然。
- 大家都在看
-
1
“汽車行業透明供應鏈建設研討會”成功舉辦,多方共筑數字化協同新生態
-
2
科技創新大賽迎來改革元年,方程式選手與諸君磨礲淬勵
-
3
中國大學生系列賽事-設計答辯綱要
-
4
Formula_Student_China_Design_briefing
-
5
關于舉辦汽車芯片關鍵技術及安全應用培訓的通知
-
6
關于2025賽季賽車車身標志的要求及使用規范的公告
-
7
2025年度第二批汽車工程師工程能力評價評審結果公示
-
8
三方聚力,繁星閃耀:產業創新生態合作閉環成型,共筑汽車技術變革新引擎
-
9
關于購買2025FSCC保險及提交自行購買保險證明的通知
-
10
Confirmation of the time and location for 2025 Formula Studen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