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代表的3個關鍵詞,你都讀懂了嗎?
經過了2020年新冠疫情的洗禮,中國汽車行業經受住了考驗,據中汽協數據表明,2020年中國汽車總計銷售量達2531.1萬輛,總銷量位列世界第一。在2021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作為實體經濟的重要支柱的汽車產業備更是多次被提及,“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穩定增加汽車等大宗消費,取消對二手車交易不合理限制,增加停車場、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加快建設動力電池回收體系等。”這些涉及的內容,則為汽車市場帶來了積極的信號。
而在新四化的趨勢下,新能源車和智能網聯汽車得到了快速發展,中國已經明確將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國家戰略,這也是踐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路徑。而在今年剛閉幕的兩會上,“新能源”,“智能化”,“芯片”也成為汽車行業代表們建議策言中的關鍵詞。
芯片問題成焦點
因為芯片產能極度受限, 2020年底爆出了汽車芯片短缺問題,對我國正在蓬勃向上的電動化、智能化汽車發展無疑是致命的。特別是在目前芯片行業的發展格局當中,國產芯片產品頗為匱乏。數據顯示, 2020年全球汽車芯片市場規模約3000億元,我國自主汽車芯片產業規模僅約70億元,占比小于2.5%,國內車企對海外芯片企業的依賴度過高。缺“芯”問題卻成了阻礙自主產業發展的難題,自然小小的芯片,成為汽車界代表集中關注的領域。
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陳虹:“建議政府在對消費級芯片企業的扶持政策基礎上,加大對車規級芯片行業的扶持力度。而其中,降低企業投入和產品價格頗為關鍵。”
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 朱華榮:“在保證產業鏈穩定供應基礎上,國家出臺積極政策來推動汽車芯片國產化,維護汽車供應鏈安全。”
廣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曾慶洪:“強國應先“強芯”,要集中人力、財力、物力解決芯片問題,加強汽車關鍵零部件產業鏈建設,進一步提升產業鏈國際競爭力。”
【點評】
新能源汽車時代,汽車電子化、智能化的屬性,使得車規芯片的使用量加大。面對我國整體車規芯片國產化率不足5%,且仍然存在整車應用規模小、車規認證周期長、技術附加價值低、上游產業依賴度高等問題,通過政府牽頭,整車企業聯合,針對頭部芯片企業開展重點扶持的政策,是提高車規級芯片國產化率的有力途徑之一。
新能源仍是大勢所趨:完善配套設施,多方位發展
我國新能源車市場正在快速發展,去年全國新能源車保有量累計已經達到492萬輛,占汽車總量的1.75%。我國提出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汽車產業鏈已經被“新四化”發展趨勢正確引導下發生巨大變化的當下,大力發展新能源,并實現碳中和將繼續是國家和車企的重要責任之一,也成為這屆兩會上汽車代表們最熱議的話題。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 李書福:現在出口的新能源車,主要是通過海運輸送,在成本和碳排放等方面都不如鐵路運輸。建議修訂電動車鐵路運輸標準,讓中國電動車“走出去”。適時開通新能源汽車運輸專用班列,滿足中國車企“走出去”以及歐洲地區日益增長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需求。
長城汽車總裁 王鳳英:制定5-1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全球化發展規劃;扶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擁有自主創新能力的企業向全球發展;搭建自主的全球化供應鏈體系,提升新能源汽車整體“走出去”實力。
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 朱華榮:進一步優化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各地方政府與國家戰略規劃保持一致。建議行業組織建立“積分池”管理機制。
【點評】
盡管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如火如荼,但是我們看到這樣一組數字,2020年,歐洲新能源車銷量為136.7萬輛,同比猛增142%,一舉超越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市場,這也讓中國自主車企意識到海外市場的重要性,這也是中國車企走向國際化的重要進程,而與之配套的物流法規等等都亟待改善。另一方面,國內市場電動汽車的問題也開始顯現,包括市場發展不均衡、低高端與中端車型銷量兩極分化、電池成本無法通過溢價消化、充電樁布局欠缺等。車企代表們對新能源汽車未來的焦慮和切實可行的建議,讓我們看到了逐漸強大的中國自主車企正走向國際化的道路。
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
在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等新技術浪潮下,汽車行業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階段。在“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中國智能化汽車到底將會走向何方?諸多汽車企業巨頭紛紛出謀劃策。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尹同躍:建立國家級測試示范區測試車輛上路準入結果互認機制,各國家級測試示范區使用統一的C-V2X通訊技術等。另外,他還支持L3級以上自動駕駛在低速場景率先運用。
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李彥宏:國家層面進一步加大政策創新的力度,為自動駕駛規模化商用開辟合法化路徑,同時加速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進程等
哪吒汽車董事長 方運舟:提升新能源技術汽車產業鏈薄弱點,促進和提高產業融合自主創新能力。
威馬汽車董事長兼CEO 沈暉:提議加強5G、人工智能技術、物聯網技術等新式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建設,推動新能源技術汽車聚焦點高頻率應用情景落地式,讓真實的智能化汽車走入流行群體。
評論:
對于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或者是智能安全來說,標準的統一,一定是產業技術推廣的前哨。建立健全相關法規,統一標準,才能夠加快網聯化的發展進程,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