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友:技術路線圖2.0描繪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藍圖
2020年,在人類歷史上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國和世界各國都經歷了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國民經濟和汽車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回望2020年,中國汽車技術的發展在疫情的影響下也有了新的調整。能源、互聯、智能革命為汽車產業創新發展注入了強勁新動力。圍繞“三電”將出現并行于傳統汽車動力系統產業鏈的全新產業鏈,以及基礎設施和運營服務新系統;互聯革命和智聯革命相輔相成,推動互聯化和智能化技術同樣成為新的汽車核心技術,并催生出汽車產業新生態。
新時代賦予汽車產業技術發展新的使命
新時代賦予我國汽車產業技術發展新的需求和使命。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汽車產業作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其核心地位進一步提升。其次,生態文明迫切需要汽車產業技術向清潔低碳方向發展。同時,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與科技變革進一步推動汽車+融合發展。制造強國戰略將更加促使汽車產業補齊短板,突破瓶頸,掌握核心,自立自強。
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汽車技術深入融合發展。低碳化方面汽車產業已呈現多條技術路線并行發展的局面,節能汽車一定時間仍占市場主要地位,主要國家和企業的電動化戰略轉型加速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預期提前。信息化、智能化方面,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技術加速發展,跨界融合成為創新發展的主基調。同時,數字化技術普及推廣,推動汽車產業向智能制造轉型。
路線圖2.0描繪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藍圖
10月27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組織全行業1000余名專家歷時一年半修訂編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在上海發布。
技術路線圖2.0進一步研究確認了全球汽車技術“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方向,客觀評估了技術路線圖1.0發布以來的技術進展和短板弱項,深入分析了新時代賦予汽車產業的新使命、新需求,進一步深化描繪了汽車產品品質不斷提高、核心環節安全可控、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新型產業生態構建完成、汽車強國戰略目標全面實現的產業發展愿景,提出了面向2035年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六大目標,即:我國汽車產業碳排放將于2028年左右先于國家碳減排承諾提前達峰,至2035年,碳排放總量較峰值下降20%以上;新能源汽車將逐漸成為主流產品,汽車產業基本實現電動化轉型;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核心技術國際領先,產品大規模應用;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化水平顯著提升,形成協同高效、安全可控的產業鏈;建立汽車智慧出行體系,形成汽車、交通、能源、城市深度融合生態;技術創新體系基本成熟,具備引領全球的原始創新能力。
技術路線圖2.0進一步強調了純電驅動發展戰略,提出至203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比超過50%,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到100萬輛左右,節能汽車全面實現混合動力化,汽車產業實現電動化轉型。技術路線圖2.0進一步明確了構建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技術體系和新型產業生態,提出到2035年,各類網聯式自動駕駛車輛廣泛運行于中國廣大地區,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
政策收緊帶來的技術變革
最近,國家對于雙積分政策有了調整,這是一次非常及時的調整。在以往雙積分政策的設計下,新能源汽車產品被有些企業當成了炒菜的“味精”,點綴、平衡傳統燃油車輛銷售,以達到積分平衡,但實際上,社會整體交通碳排放并沒有降低。這就背離了當時政策設計的初衷,而此次調整后,對混合動力給予了特別的關注,也從政策層面給節能汽車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面對政策的收緊,我們的企業一定要領先于市場、先于客戶,做下一代產品的預研。現在中國的排放標準已經達到國六階段,這已經是世界上最嚴苛的排放標準,我們已經沒有先驅去跟隨。在現代技術日趨復雜的背景下,跟隨就是落后,跟隨就可能被淘汰。企業一定要從趨勢上來進行判斷。整車企業必須建立新的混合動力發動機技術路線。
成績與機遇并存,創新技術的突破促進行業實力提升
經過近四個“五年”計劃的持續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與產業形成了從整車、核心零部件到基礎材料的較為完整產業鏈,產業規模連續五年居全球首位。電動汽車市場由政策驅動轉向政策和市場雙輪驅動,國內電機配套企業兩百余家,市場格局呈現多強并存、兩級分化。供應鏈方面,我們已經形成從原材料到零部件到整機相對完整的全產業鏈,總體上我國在電驅動領域具備了較為充分的國產化配套能力,產業聚集效應初步顯現。
我們面臨的挑戰也同樣明顯。外資品牌市占率持續提升,規模化效應凸顯競爭日趨激烈。電驅動系統層級國產自給率較高,但核心技術和核心零部件對外資依賴性較強,內部核心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及其設備的獲得與實現重度依賴國外資源,優勢供應商集中分布在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和地區,尚未完全實現國產化,進口替代的空間巨大。在這樣的外部環境下,我們要善于抓住核心,要學會同時兼顧整車企業健康及產業鏈健康。對此,各個創新技術的突破需要做好技術尋源,在根技術上著手,發力產業技術基礎,促進行業整體科技實力提升;建立產業技術基礎體系,以滿足高端自主制造的需要。
未來中國仍然是全球汽車市場的核心地區,在百年未遇的大變革下,中國汽車產業,利益相關方,需要開展更全面,更緊密的合作協同,加快新技術的市場導入和普及推廣,實現行業間、企業間、開展更加全面,更加緊密的跨產業融合。
新四化的發展愿景
近幾年,我們已經共識了“四化”: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已經成為全球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為了加快發展,我們更加需要汽車、能源、5G、通訊、交通等各個行業和新興技術進行協同。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仍面臨著技術不成熟、成本相對較高,使用環境不完整等諸多問題,急需開展更為廣泛的國際交流,國際合作,自主創新,加快突破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普及及其市場化的障礙,推動實現新能源汽車和整個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在智能網聯汽車方面,作為多產業融合鏈的標志性,是汽車產業發展戰略方向和實現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抓手,是我國乃至全球汽車產業技術升級,產業轉型的重要的歷史機遇,智能網聯汽車正在加速迭代發展,產業創新的格局已經出現,各國在加速完善智能網聯汽車的政策法規,政策發展,尤其感知、決策、定位、地圖、人工智能、5G等方面突破,都會對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提供支撐。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出行。智能共享出行將會對人類的出行,生活方式,汽車及下游關聯產業發展,特別城市的智慧化,交通的智能化,以及我們國家綜合競爭力等諸多方面都會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甚至可以說,我們正在進入出行革命新時代。全球已有少數城市,在積極的測試量身定制的未來出行道路。我們相信,智能網聯汽車共享出行技術會融合一體,產生新的革命性的出行方式,這種新的革命性的出行方式,解決我們國家未來高齡化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氫能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的核心之一,從全球來看,歐、美、日等主要國家和地區,分別將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作為能源技術革命的重要的方向,和未來能源戰略重要的組成部分,并且已經進入系統實施階段。我國還處于初步起步時期,但是學會路線圖已經初步制定,特別標準商用車的輕能,是非常正確的方向,在燃料電池系統,到燃料電池整車設計集成的自主研發能力和小批量生產方面有非常好的實踐。
-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