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暨高等級獎項技術分享會成功舉辦
2024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暨高等級獎項技術分享會于2024年11月12日在重慶成功舉辦。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先生,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駿先生,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進華先生,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克強先生,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世界汽車工程師學會聯合會(FISITA)終身名譽主席趙福全先生,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監事長、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李開國先生,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監事長、吉林大學汽車研究院院長管欣先生,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江蘇大學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陳龍先生,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技獎勵工作委員會評審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吳志新先生,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技獎勵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一汽研發總院院長王德平先生,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技獎勵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研發總院院長楊彥鼎先生,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技獎勵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龔進峰先生等嘉賓出席。獎勵大會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侯福深先生主持。
經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技獎勵工作委員會八屆五次會議審議通過,本年度共授予:創新團隊獎(零部件)1項;技術發明獎特等獎3項、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技術發明獎一等獎5項、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0項,技術發明獎二等獎4項、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8項,科技進步獎三等獎58項;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學技術成就獎5人、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青年科技獎6人。2024年度獲獎項目圍繞行業核心關鍵技術,在智能網聯、新能源和燃料電池等領域涌現多項重大創新成果,一些前沿領域進入并行、領跑階段,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2024年度創新團隊獎(零部件)獲獎團隊為地平線征程系列車載智能計算方案創新團隊。地平線征程系列車載智能計算方案創新團隊深耕智駕領域,憑借軟硬結合的技術優勢、千錘百煉的系統工程能力和以人為本的產品理念,持續推進智能駕駛技術創新。經過近十年攻關,團隊基于軟硬結合的全棧技術,研發了征程系列車載智能計算方案,現已成功推出四代,將前沿智駕算法趨勢與先進自研智能計算架構融入到每一代征程的設計創新中,充分發揮高性能、低延遲、低能耗的優勢,全面覆蓋從基礎輔助駕駛到全場景智能駕駛的量產需求。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先生與“2024年度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創新團隊獎(零部件)”獲獎團隊代表合影留念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駿先生與“2024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項目獲獎代表合影留念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進華先生,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克強先生與“2024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項目獲獎代表合影留念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監事長、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李開國先生,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監事長、吉林大學汽車研究院院長管欣先生與“2024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項目獲獎代表合影留念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技獎勵工作委員會評審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吳志新先生,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技獎勵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一汽研發總院院長王德平先生與“2024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項目獲獎代表合影留念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技獎勵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研發總院院長楊彥鼎先生,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技獎勵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龔進峰先生與“2024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項目獲獎代表合影留念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世界汽車工程師學會聯合會(FISITA)終身名譽主席趙福全先生,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江蘇大學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陳龍先生與“青年科技獎”獲獎者合影留念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世界汽車工程師學會聯合會(FISITA)終身名譽主席趙福全先生,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江蘇大學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陳龍先生與“科學技術成就獎”獲獎者合影留念
獎勵大會期間,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首次組織高等級獎項分享,為與會者提供學習和交流的平臺,激發更多的科研人員和團隊投身于汽車科技的創新與發展,高等級技術獎項分享會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監事長、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李開國先生主持。
同濟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陳虹以《車輛安全運動智能預測控制技術》為題,在零動態及失穩分析、運動擴穩路徑分析、預測協同控制技術三方面作了詳盡闡述,突破了開放復雜交通環境下車輛運動的動態優化協調和極限工況下主動擴穩控制等核心技術,其研究成果已應用于13家整車及零部件企業,30余款車型研發與產業化。
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院長王建強以《基于認知驅動的智能汽車安全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為題,從智能汽車安全技術的現狀和面臨的挑戰指出現有技術路線難以實現L5級自動駕駛的現狀,創建了基于認知驅動的汽車智能安全技術發展路線,實現了對人-車-路交互風險的準確認知與評估;“知識+數據”的方案使自動駕駛更加安全智能并加速L4+級自動駕駛實現進程。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熊瑞以《車用動力電池系統長壽命管控理論與技術研究進展》為題指出電池系統早期主動管控的重要性,以及需要直面的測試耗時長、狀態偏差大和早期缺管控三大挑戰。發明機理、數據和 Al融合的壽命預測技術,提出多時間尺度參數狀態協同估計方法,解決了電池全壽命周期性能預測和狀態精準估計難題,通過創新高效熱、電調控和均衡等技術實施電池早期主動預防性管控,實現了動力電池系統高安全和長耐久利用。
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陳山枝以《C-V2X網聯智能駕駛技術助力智能網聯汽車及車路云落地》為題進行分享。車聯網技術是跨汽車、交通、通信領域的交叉融合的創新技術,項目十家單位聯合創新,從技術研發、標準制定、產品研制、技術驗證、落地應用等方向,協同創新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未來C-V2X賦能智能網聯汽車和智慧交通,讓出行更安全、更高效、更舒適、更低碳。
地平線總裁陳黎明博士以《地平線打造全球領先的智駕科技》為題進行分享。陳黎明博士從技術引領行業發展、工程能力認可度高、產品開發以人為本的開發宗旨三方面對創新團隊進行介紹,目前算法方面地平線最新發表提出了多模態大模型+端到端方案Senna,取得了業界領先的智駕端到端決策規劃性能,創造駕駛范式新高度。地平線希望用技術賦能智能駕駛,與行業一起共同來推動自動駕駛發展,使出行更安全、更美好。
汽車產業已經進入轉型升級、全面重塑的關鍵時期,科技獎勵面向國家和行業戰略需求,著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引導產業開展前瞻性基礎研究,激勵實現更多“從0到1”的重大突破;高等級獎項分享會搭建對話平臺,暢通行業溝通渠道,助力打造共建、共生、共贏的產學研生態圈,加快創新成果在汽車產業的擴大應用。為廣大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是學會的立會之本。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未來將會攜手更多科研人員和團隊為我國的科技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出更大的貢獻。
- 大家都在看
-
1
三方聚力,繁星閃耀:產業創新生態合作閉環成型,共筑汽車技術變革新引擎
-
2
2024FSCC
-
3
歐洲汽車工業協會北京代表處一行到訪中國汽車工程學會
-
4
昇騰技術(深圳)有限公司加入中汽學會團體會員
-
5
中國大學生系列賽事-設計答辯綱要
-
6
Confirmation of the time and location for 2025 Formula Student China
-
7
科技創新大賽迎來改革元年,方程式選手與諸君磨礲淬勵
-
8
2025年度第二批汽車工程師工程能力評價評審結果公示
-
9
關于征集2025年度第二批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高級會員候選人的通知
-
10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走進廣汽”活動成功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