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學
上海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建立于1999年5月,由上海理工大學機械工程系和上海理工大學復興路校區機械工程系合并組建。上海理工大學機械專業的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12年的同濟德文醫工學堂機電科及暨后的各個時期。上海理工大學機械學科經過近九十年的建設和發展,已經成為國家和上海市培養先進制造領域人才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經過多年的發展,上海理工大學機械制造在國內的工科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素有“制造業工程師的搖籃”的美譽。目前,學院下設機械電子系、車輛工程系、機械制造系、機械設計系、工程基礎系、機械工程基礎實驗中心、機械工程專業實驗中心。現有4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涵蓋了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和車輛工程;5個碩士學術學位授予點,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點,包括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機械工程(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車輛工程(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3個學士學位授予點,包括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及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國際工程)(中德合作)。在校本科生1400余名,碩博研究生近700人左右。學院現有教職工100余人,教授21人,副教授35人。擁有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全國模范教師、省部級學術帶頭人、上海市教學名師等一批優秀的教師。此外,還聘請了一批知名學者擔任兼職教授。形成了教風優良、精干高效、結構合理、適應教學與學科發展需要的富有活力的師資隊伍。學院擁有多個重點實驗室,包括機械工業精密磨削技術重點實驗室、機械工業汽車底盤機械零部件強度與可靠性評價重點實驗室、機械工業數控機床優化技術重點實驗室、上海數控機床優化技術服務平臺以及上海數控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上海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本著“激流勇進,攜手同心”的理念,在科研工作上形成了以數控加工技術為核心,以現代機械設計、車輛零部件現代設計、虛擬制造等四大為主要研究方向,并在精密磨削、仿生優化設計、車輛強度與可靠性設計、精密測量與智能控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近年來學院科研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近幾年共承擔科研項目570余項,科研經費達8600千萬元,其中縱向項目經費2600萬。發表科技論文744篇,其中校定A類以上期刊230篇,SCI收錄論文40余篇,EI收錄論文12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30余部,獲得發明專利授權120余項。在高檔數控磨床設計與制造方面獲得了10余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并取得了一批標志性成果。這些成果的取得標志著學院正朝著打造國內一流特色的科研方向而努力,體現了“激流勇進,攜手同心”的精神風貌。
此外學院也與時俱進,機械工程學院與德國、日本、韓國以及香港等多家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每年有數十名本科生、研究生赴海外學習交流。形成了對外交流、合作,拓寬辦學條件的平臺,為機械工程學院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泛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