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大學生科技社團科普高校行走進重慶
為促進高校科技社團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升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發現培養青年科技后備人才,助力大學生成長成才。5月19日、5月22日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走進重慶理工大學、重慶大學開展“2025大學生科技社團科普高校行”活動。
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執行秘書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普文化與傳播部副部長殷興吉做開場發言,介紹大學生科技社團背景,開展情況及活動意義,并表示科技創新需要青年力量,科技社團正是點燃熱情、探索無限可能的成長沃土,期待更多高校學子在科技社團書寫屬于自己的科技篇章。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長安科技座艙AI總師、美國普渡大學博士羅詠剛為同學們帶來題為AI賦能汽車“新四化”發展的探索與展望的報告。羅博士聚焦汽車智能化與網聯化,從AI大模型在智能交互中的應用、大模型促進車聯網服務創新、成果進展等三個方面探討了AI大模型技術在汽車智能化和網聯化領域的創新應用,以及行業現狀與未來趨勢。
中國汽研信息智能事業部智能網聯測評研究中心技術專家,清華大學博士石佳為同學們帶來題為汽車智能化測評技術創新思考的報告,石博士闡述了智能輔助駕駛技術發展趨勢,智能座艙發展趨勢,行業發展面臨挑戰等內容,重點介紹了中國汽研在智能駕駛與智能座艙測評技術方面的創新思考和解決方案。
交流互動環節,重慶理工大學由車輛工程學院團委書記、學辦主任熊嬌主持,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戰靜靜,車輛工程學院黨委書記俞寧,車輛工程學院院長賴晨光,車輛工程學院副院長郭棟及車輛工程學院300余名學生參與。重慶大學由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副教授康哲主持,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普文化與傳播部副部長殷興吉,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副院長褚志剛教授,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實驗中心主任盧海峰及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150余名學生參與。
同學們重點圍繞“AI如何協同飛行汽車與地面交通系統”、“SIL、HIL、VIL測試的側重點”、“不同品牌的智駕系統之間能否實現信息互聯?”、“C-V2X技術路線在落地過程中主要存在哪些問題?可否用于無人機組網?”等問題與專家們進行了詳細的溝通交流,專家結合案例分析幫助同學們拓寬對AI賦能新四化技術前沿的認知,掌握智駕開發的核心技術邏輯,意識到“車路云”一體化需跨學科能力,為其未來在智能汽車領域的學術研究及創新奠定堅實基礎。
此次科普高校行走入重慶,為重慶高校科技社團成員搭建更廣闊的交流平臺,專家們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分享了汽車領域的前沿技術,讓同學們受益匪淺,激勵同學們更加努力學習,在汽車行業中不斷探索,追求卓越。
-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