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院長論壇“產業重構下的學科改革與卓越工程師培養”分會場成功舉辦
8月12日下午,“第二屆汽車行業人才培養院長論壇——產業重構下的學科改革與卓越工程師培養”分會場成功舉辦。會議由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副院長胡興軍教授主持,來自于東南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合肥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昆明理工大學、中創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9位嘉賓發表精彩演講,來自于全國各地高校、企業的近90位專家學者現場參會。
會議現場
汽車產業的重構會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對汽車人才產生新的要求,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在學科改革和卓越工程師培養方面不斷探索,企業也積極創新人才發展理念,9位演講嘉賓分別從產業重構下高校在交叉學科改革、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創新、卓越工程師培養質量保障體系構建、企業人才觀等方面進行深度分享。
胡興軍院長代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和各承辦單位對與會代表的積極參與表示感謝。他表示當下汽車產業正經歷重大變革,汽車產業高校人才培養的供需方—高校和企業,如何在大變革下進行學科改革,培養卓越工程師是需要深入探討和實踐的話題,集合高校和企業的力量,為汽車產業輸送卓越工程師人才。
胡興軍 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副院長
東南大學教務處處長殷國棟教授介紹了東南大學在卓越工程師培養方面的實踐經驗。東南大學致力于培養服務于國家需求,具有國際視野、實踐創新能力、復合型領軍工程人才。以學生產出為目標,通過校企深入合作、強強聯合、學科交叉、開放互補,培養卓越工程人才。在校企合作方面,以產學研項目為抓手,推動企業、學生和教師三方的積極性、確保校企合作可持續性發展。
殷國棟 東南大學教務處處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楊世春教授介紹了北航在育人方面的創新探索。在育人體系上,采用反饋式動態更新迭代課程知識體系;育人模式上,采用分類式因需施教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育人生態上,采用銜接式產教融合培養工程實踐能力。
楊世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浙江大學能源學院、工程師學院俞小莉教授介紹了浙江大學工程師學院和汽車工程及其智能化項目。浙江大學工程師學院面向現代汽車產業的發展需求,重點培養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等技術領域的高層次復合型創新工程技術人才。學院聚焦“卡脖子”工程技術難題,多專業類別領域按項目培養人才,采用首席專家領銜+高水平校內外導師聯合培養方式,與行業知名企業緊密合作,以國家或合作企業重大課題攻關為依托提升研究生的課程教學和科研訓練質量等。
俞小莉 浙江大學能源學院、工程師學院教授、首席專家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汽車工程學院院長王大方教授表示哈工大在人才培養工作方面緊扣國家重點產業領域人才需求,構建電動化、智能網聯化人才培養的知識體系,提出科創育人、拔尖育人、大廠大校育人和體育精神育人的“四育人”模式。
王大方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汽車工程學院院長
合肥工業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副院長盧劍偉教授重點介紹了合肥工業大學車輛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改革實踐。合肥工業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面向產業發展動態的調整車輛工程人才培養定位,進行人才培養體系改革。具體措施包括:組建智能車輛技術創新實驗班、制定基于OBE理念的多學科交叉人才培養方案、搭建多學科交叉的創新實踐平臺、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評價體系、開展交互式智慧課堂軟硬件建設等。
盧劍偉 合肥工業大學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副院長
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副院長上官文斌教授重點介紹了華南理工大學車輛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基地與科研基地的建設特色。一是與企業圍繞項目方向、培養方案、課程設置、合作機制、導師工作、項目管理等方面建立了一套聯合培養機制;二是建立了一套互融的科研基地,多維度資源共享,政府、學校、企業相互融入,讓學生獲得更全面的鍛煉。
上官文斌 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副院長
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倪俊特別副研究員介紹了北理工在未來領軍人才培養體系探索與實踐。其中學科建設的總體思路概括為:三個面向、一個核心、6個方向。三個面向——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一個核心——智能多域機動平臺與智能制造;六個方向——多域智能機動平臺理論與設計、智能網聯與新能源動力驅動技術、多域機動平臺智能技術、智能形性耦合制造工業母機與系統、光機電跨尺度智能制造、智能機器人多尺度仿生與操控技術。
倪俊 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
昆明理工大學交通工程學院車輛工程系主任陳貴升教授介紹了交通工程學院車輛工程專業的改造升級建設模式。昆明理工大學交通工程學院經歷8年的探索,構建并實踐了面向新工科的“一三五”車輛工程專業改造升級與人才培養模式。一個目標——構建車輛工程新工科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卓越工程技術人才培養體系;三個改造升級方向——構建車輛工程專業改造升級新方向和新領域、構建多學科交叉融合知識體系、構建新工科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五條改造升級路徑——建立人才培養方案動態調整機制、構建多學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養平臺、重構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建立新工科師資隊伍建設機制、重構新工科育人與育才保障機制。
陳貴升 昆明理工大學交通工程學院車輛工程系系主任
中創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研究院鄭翔院長介紹了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下的中創新航人才觀。中創新航作為新能源行業的領軍企業,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創新合作模式,與清華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一批高水平院校建立了形式多樣的合作,著力打造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探索產學研合作新機制,助力行業創新發展。
鄭翔 中創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研究院院長
-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