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進華:強化安全體系建設,保障新能源汽車全面市場化發展
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主要方向,是我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當前,新能源汽車已進入全面市場化發展新階段,隨著保有量的快速提升以及以動力電池為代表的新產品技術加速迭代應用,我們需要進一步重視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充分認清安全問題的長期性、復雜性、嚴峻性和緊迫性,始終將安全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生命線及可持續健康發展的第一要務。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對于新能源汽車安全的認識也不斷深化,已從產品安全、網絡安全逐步延伸到信息安全,并圍繞公告準入、安全隱患排查、安全召回及事故處理、數據安全、沙盒監管等方面出臺了系列管理政策及規定,有力保障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應急管理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新能源汽車企業安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出臺非常及時且有必要,是國家對前期新能源汽車安全管理經驗的系統總結,也是對未來安全體系建設的頂層設計,對企業加快建立健全安全保障體系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重視安全問題,保障新能源汽車全面市場化發展
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已從培育期進入了快速成長期,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2021年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354.5萬輛和352.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6倍,截至2021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784萬輛,占汽車總量的2.6%。隨著保有量的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召回及安全事故不斷面臨新的挑戰。
2021年,我國實施新能源汽車召回59次,涉及車輛83萬輛,召回次數和召回數量比去年增長了31.1%和75.9%,52.5%的新能源汽車缺陷線索反映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系統問題;分析近幾年發生的新能源汽車著火事故發現,既有充電設施不合格、用戶使用不當、維修保養不規范等外部因素,也有早期產品動力電池及高壓部件老化、整車和電池質量等內部因素,同時還面臨著交通事故碰撞后的電池安全性問題。
總的來說,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全球范圍內已形成了一定的先發優勢,在新能源汽車全面市場化進程加速時期,保障新能源汽車產業安全運行,杜絕重大安全事故仍是當前行業發展的首要任務,全行業都需要不斷提高認識,高度重視安全技術的創新,保障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二、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支撐新能源汽車產業安全
新能源汽車安全是一個系統工程,在當前技術條件下,系統設計是保障新能源汽車安全的重要技術手段,需要企業進一步提高安全責任意識,樹立安全觀念,落實主體責任,構建健全的安全保障體系。一方面,企業需要從動力電池單體、設計制造、充電及使用過程監測預警、應急處置等方面強化安全質量,提升電池包與整車底盤一體化設計水平,提高充電設施質量,加強安全防護和可靠性驗證,逐步建立起“本體安全、主動安全、被動安全、過程安全”四級安全體系。另一方面,整車企業還需加強對關鍵零部件供應體系管理,提出明確的產品安全及質量要求,同時充分發揮企業售后服務體系在維護保養、應急響應等方面的協同作用,做好火災事故案例的研究分析。
三、強化技術及標準創新,提升新能源汽車安全技術水平
《指導意見》要求,企業應持續開展技術研發,通過技術及標準創新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具體來說主要包括:
提高動力電池安全性能。圍繞動力電池熱失控安全,電池系統高壓絕緣安全和碰撞安全、三元材料動力電池熱穩定性、充電安全防護等安全技術仍需持續開展技術攻關,通過熱源隔斷、雙向換流、高溫絕緣、智能冷卻、自動滅火等技術實現電池系統不熱擴散目標。并加強對固態電解質、阻燃電解液等關鍵材料技術攻關,研發全固態電池、鋰金屬電池等高安全性的新體系電池,通過產品更新迭代以保障新能源汽車的使用安全。
提升產品安全設計水平。與傳統汽車相比,新能源汽車在整車架構及布置方面有較大的不同,需要圍繞符合新能源汽車特征的專用平臺加強技術創新與突破,研究制定整車級、系統級、零部件級的產品安全性設計指導文件,并及時根據產品使用過程中暴露的問題,持續迭代修訂。同時強化對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充電系統等關鍵零部件供應商的產品質量管理。
加強安全監測預警及消防安全技術研究。新能源汽車安全監測預警是保障使用環節安全的重要支撐,我國已建成國家、地方、企業三級新能源汽車監控平臺系統,持續開展安全監控數據及事故車輛歷史數據的追溯分析研究,可有效推動大數據在新能源汽車安全監控及早期預警中發揮更大作用。另外,亟需進一步加強與消防行業聯合研究,研究各類電池火災發展機理及蔓延規律,研發極早期火災探測技術和長時效滅火劑,研發新型消防自動滅火裝置,實現極早期的預警及安全事故后的極速響應滅火。
加強安全及質量相關技術標準研究。開展更嚴苛的安全質量標準研究,可充分發揮標準在保障產品質量及安全方面的基礎性作用。近年來,國家已發布了《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等三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同時汽車學會圍繞電動汽車跌落及底部抗碰撞能力、動力電池通用技術要求、自動滅火裝置、梯次利用儲能安全等領域組織行業研制發布了一批團體標準,有效發揮了團體標準在填補空白及前沿技術引領方面的作用。
四、加強技術交流,實現跨行業的協同融合
當前,新能源汽車技術日新月異,產品仍處于不斷迭代過程中,汽車與能源、交通等行業的融合也不斷深化。安全問題已逐步延伸到上下游產業鏈及跨產業融合的邊界區域,亟需進一步加強相關方的技術交流與合作,共同促進新能源汽車整體安全技術水平的提升。一是加強整車與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充電系統等關鍵零部件技術交流,共同推進關鍵零部件安全風險評估、故障及失效模型、產品安全質量要求等方面的協同研究。二是加強汽車與電網、交通等行業的協同,共同解決當前充電過程中存在的過充、充電槍過熱、瞬時大電流脈沖、響應不及時、兼容性差等問題,及時降低車輛充電環節安全風險;共同解決高等級自動駕駛條件下,汽車與道路基礎設施的互信協同。三是加強汽車與消防行業的協同,圍繞動力電池火災案例分析、動力電池熱失控極早期火災探測、長時效滅火劑、自動滅火裝置等方面,開展交流與聯合研究。
- 大家都在看
-
1
2024FSAC
-
2
關于征集2025年度第二批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高級會員候選人的通知
-
3
關于舉辦“汽車供應鏈自主化與關鍵零部件技術創新研討會”的通知
-
4
2025年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擬授獎項目和人才公示
-
5
Confirmation of the time and location for 2025 Formula Student China
-
6
關于2025中國大學生方程式系列賽事畢業生裁判征集的通知
-
7
“汽車行業透明供應鏈建設研討會”成功舉辦,多方共筑數字化協同新生態
-
8
關于2025年度(第一批)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高級會員候選人結果公示的通知
-
9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走進廣汽”活動成功舉辦
-
10
關于召開第五屆汽車行業人才培養院長論壇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