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CE 2020分會場:新能源汽車材料生產應用示范平臺
9月21日,揚州國際展覽中心1號館,隨著第十四屆國際汽車輕量化大會啟幕,新能源汽車材料生產應用示范平臺分會場,來自整車企業、零部件企業、材料企業、科研院所的學者和專家,圍繞汽車輕量化材料在批量生產應用中材料及成形一致性等共性技術問題,進行高強鋼應用、超高強鋼應用、鋁合金應用、碳纖維材料應用成果分享和技術交流。
當期,企業普遍面臨國產材料“有材不能用、好材不敢用”的困境,材料對產品的適用性、材料批產穩定性、新工藝在工程領域的可實施性、基于成本壓力新材料應用的切入點等等問題,制約了國產材料的廣泛應用。為破解這些難題,需要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需求為牽引,需要整車企業、零部件企業、材料生產企業、產業鏈相關單位協同投入,加大技術驗證和突破,提升國產材料質量及應用水平,滿足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輕量化需求。
新能源汽車材料生產應用示范平臺,是國家工信部組織在建的“國家新材料重點平臺”之一,由中國一汽牽頭產業鏈11家聯合體承建,聚焦高強鋼、纖維增強復合材料、高性能鋁鎂合金等材料在整車上的生產應用示范,重點研究解決國產材料工程應用問題。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工程與生產物流部技術主任張苧心,分享了“新能源汽車材料生產應用示范平臺建設與展望”。報告簡述了平臺旨在通過用戶需求拉動、消除批量生產應用瓶頸、促進國產輕量化材料應用、降低生產成本的定位及建設目標,分享了三類材料在工程應用領域取得的階段成果和在行業上的示范效應。
一直以來,汽車材料的發展對汽車輕量化的貢獻是至關重要的,輕量化材料的應用也是汽車行業重點關注方向,中國一汽材料與輕量化研究院金屬材料主管曹廣祥,分享“DH鋼在紅旗轎車上的應用”。報告簡述了對于冷成形高強鋼的需求,一汽-首鋼在DH鋼開發及應用的合作歷程,并以應用案例的形式,針對在傳統雙相鋼基礎上開發的DH590、DH780兩個強度級別進行材料評價、材料成形性能驗證、零件性能驗證。并對成形性能優良的DH鋼提出期望,未來在汽車輕量化選材中擴大應用范圍。
超高強鋼的應用是實現車身輕量化、提高碰撞安全性的重要途徑,但回彈控制是超高強鋼應用面臨的難題。首鋼技術研究院主任研究員鄭學斌,分享“硬化模型及其在高強鋼零件回彈預測中的應用”。該技術基于回彈試驗和CAE仿真分析,對比了不同硬化模型對回彈預測精度的影響規律,采用新型硬化模型能夠更準確地預測零件的回彈。
汽車輕量化除了采用高強鋼來實現輕量化,采用高真空壓鑄工藝成型車身結構件類產品,相比原來鋼板沖焊結構,也具有進一步實現減重、提高整體剛度的優勢,一汽鑄造有限公司技術中心的張云峰主任,圍繞“鋁合金減震塔在紅旗品牌的應用研發”進行精彩分享。內容包括車身輕量化的發展趨勢、高真空壓鑄應用于車身結構件的優勢;鋁合金車身結構件的產品特點、輕量化結構設計及CAE分析、薄壁熱處理工藝及變形控制、鉚接連接設計等;以及鋁合金減震塔在紅旗品牌的應用研發情況。
隨著車身輕量化的不斷發展,為了獲得高強度和輕量化車身,鋼-鋁混合車身的技術發展迅速,隨之而來的異種材料連接技術也分分突破,來自一汽集團材料與輕量化研究院的連接技術工程師張林陽,分享了“紅旗品牌轎車的鋼-鋁混合車身連接技術”的開發與應用情況。以當前汽車輕質材料應用趨勢及國內、外標桿車型連接技術應用情況為切入點,分析了紅旗乃至自主品牌汽車鋼-鋁混合車身連接技術正向開發面臨的共性技術問題、難點、痛點以及應對策略,闡述了紅旗品牌鋼-鋁混合車身連接技術的開發思路與實施路徑,并對紅旗品牌在鋁合金車身開閉件、大型覆蓋件、副車架以及電池托盤等關鍵總成輕量化連接技術的開發與標準體系搭建情況進行了介紹與分享。
紅旗智能化總裝生產線是新能源汽車材料生產應用示范平臺重點示范產線之一。中國一汽工程與生產物流部總裝技術主任武彬強,從技術內容和創新點、技術經濟指標的先進性、應用推廣和社會效益三方面分享“紅旗智能化總裝車間建設項目”,重點介紹了以“十大智能工位”為代表的眾多先進工藝技術的應用。
中國一汽工程與生產物流部車體工藝部沖壓技術工程師閆佳奇,分享“紅旗轎車一體式碳纖維輪轂的研制”。通過產品輸入、可行性分析、輪轂概念設計、材料選擇測試、輪轂結構設計及仿真分析優化、工裝設計及制造、樣件制造及測試、工藝及產品驗證等方面分享碳纖維輪轂的開發研制成果。
-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