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生命周期溫室氣體及大氣污染物排放評價成果發布會在京成功召開
2018年9月3號上午,汽車生命周期排放評價研究成果發布會在京成功召開。會議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侯福深主持,電動汽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技術專家委員會主任王秉剛以及來自清華大學、生態環境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能源研究院等機構的汽車生命周期排放評價標準起草組和研究工作組專家,以及來自中國汽車報、新華網、汽車商業評論等十多家媒體記者出席了此次發布會。
侯福深副秘書長介紹了研究背景后,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技術標準部趙立金部長代表標準起草組介紹了汽車生命周期排放評價標準的編制過程和標準的主要內容。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技術標準部項目總監鄭亞莉代表研究工作組介紹了汽車生命周期溫室氣體及大氣污染物排放評價報告及下一步工作計劃,中國汽車生命周期排放評價研究工作組部分專家對標準及2018報告的重點問題進行了解讀與評論,并就媒體關心的問題進行了深度地探討。
當前新能源汽車在我國快速推廣,但其生命周期的環境影響仍存在爭議,亟需建立科學統一的汽車生命周期排放評價方法,發布客觀中立數據分析結果以達成共識。為推動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綠色發展,工信部委托中汽學會組織行業力量,開展汽車生命周期排放評價研究,推動建立權威結果定期公開發布機制并開展下一步政策研究。2018年初,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礎上,組織行業正式成立了汽車生命周期排放評價標準起草組和汽車生命周期排放評價研究工作組,工作組專家涵蓋了汽車、環保、材料、電力、石化、煤炭等國內主管部門、研究機構、高校及企業代表等。2018年上半年,標準起草組編制完成了《汽車生命周期溫室氣體及大氣污染物排放評價方法》團體標準,并于2018年7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基于該評價標準,研究工作組完成了《汽車生命周期溫室氣體及大氣污染物排放評價報告2018》。
《汽車生命周期溫室氣體及大氣污染物排放評價方法(T/CSAE 91-2018)》 團體標準規定了汽車生命周期溫室氣體及大氣污染物評價方法的術語及評價方法框架。標準中考慮了細顆粒物(PM2.5)、氮氧化物(NOX)、揮發性有機物(VOCs)、二氧化硫(SO2)四種大氣污染物;定義了汽車生命周期包括汽車燃料周期和汽車材料周期,其中汽車燃料周期包括汽車燃料周期上游(WTP)和汽車燃料周期運行階段(PTW)兩個階段;規定了汽車生命周期評價的計算方法、評價流程、數據確認與更新、評價結果與發布等內容。
《汽車生命周期溫室氣體及大氣污染物排放評價報告2018》主要對汽車乘用車和純電動乘用車的汽車燃料周期進行了評價。在僅考慮汽車燃料周期(包含汽車燃料周期上游階段和汽車燃料周期運行階段)的情況下,分別對比分析了純電動乘用車和國五汽油乘用車,總體車隊平均和典型車型的生命周期溫室氣體及大氣污染物排放,主要研究結論和建議如下:
1. 純電動乘用車具有明顯的溫室氣體減排效益。從總體車隊平均水平來看,純電動乘用車相比汽油乘用車已顯現出一定程度的溫室氣體減排效益(減排比例約35%);從本研究選取的不同級別典型車型的分析結果來看,與汽油乘用車相比,各級別純電動乘用車的溫室氣體排放均低于其對應級別的汽油乘用車。未來隨著中國上游電力生產逐步低碳化,新能源汽車將表現出更加顯著的溫室氣體減排效益。
2. 持續推進車輛的小型化發展對汽車產業總體節能減排具有重要意義。對于汽油乘用車和純電動乘用車,不同級別典型車型縱向對比來看:小型乘用車燃料周期的溫室氣體排放和大氣污染物排放均低于中大型乘用車。
3. 純電動乘用車可顯著削減VOCs和NOX排放,未來通過加強純電動乘用車的能耗控制將進一步帶來一次PM2.5和SO2的減排。從車隊平均水平和典型車型的大氣污染物排放分析結果來看,相對于汽油乘用車,各級別純電動乘用車的VOCs和NOX減排趨勢明顯;部分純電動乘用車的一次PM2.5和SO2排放可能會略有增加,但隨著更多節能技術的應用,純電動乘用車的能耗將進一步降低,從而帶來一次PM2.5和SO2的減排。因此,電動汽車的能耗水平直接影響汽車生命周期的排放,在推進電動汽車發展的過程中應加強車隊及單車能耗控制。
4. 發展純電動汽車將有助于改善城市空氣質量。從對當前空氣質量的影響來看,VOCs和NOX是城市PM2.5和臭氧的重要前體物,相對汽油乘用車,純電動乘用車可有效地削減VOCs和NOX排放;未來隨著電力清潔化和高效工業除塵、脫硫技術的應用,電動汽車也將帶來一次PM2.5和SO2的排放削減。
5. 下一步研究工作組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1)汽車材料周期排放評價研究;(2)全國重點區域的汽車生命周期排放評價研究;(3)出租、公交、物流、共享出行等重點領域的兩類車型排放的比較研究;(4)天然氣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等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汽車生命周期排放評價研究;(5)新能源汽車推廣對人口密集區域的城區空氣質量(特別是PM2.5濃度)和人群健康的影響研究等工作。
-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