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CV動態】豐田、上汽、東風、廣汽、奇點一起探討自動駕駛產業化挑戰
2018年5月24-25日在浙江寧波杭州灣舉辦的“第五屆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年會”(CICV 2018)上,廣汽集團汽車工程研究院CTO兼智能網聯中心主任,黃少堂博士、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前瞻技術研究部副總經理,項黨博士、東風汽車技術中心智能網聯部部長,邊寧博士、豐田汽車先進安全系統研發部項目總監,松尾芳明先生、奇點汽車聯合創始人,季申先生,參加了高層互動討論。李克強教授主持互動討論。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教授、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李克強教授認為,高度的自動駕駛產業化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突破,一般歸結為技術、協同的產業環境、檢測評估、標準法規等,并且還要有相關保障措施。他帶領以上嘉賓就L3、L4的自動駕駛汽車產業化挑戰進行了討論。
討論內容:要做到L3、L4的技術突破,真正達到產業化,到底有哪些技術是必須要突破?如何通過新的開發模式,協同突破關鍵技術?
豐田松尾芳明先生
-
最大的挑戰是確保安全性和可靠性,現在為了實現自動駕駛,大家都在做一些路測。為了確保人的安全,路測做到什么程度?需要怎么來證明?
-
仿真技術是必須的,在這方面要做一些變革。
-
在一般環境下的路測、傳感器的精度都非常重要。
-
協同非常重要,豐田也非常愿意與國內企業合作。
廣汽黃少堂博士
-
新的科技企業的L3/L4解決方案都是基于高成本的方案,但做到可量產化有同等性能和體驗的產品有巨大挑戰。國際傳統車企從L1/L2開始做,主要做基于低成本的L3,最大的挑戰是要擴大場景做更成熟的L3??萍计髽I、傳統車企應該多合作、且整個產業鏈都必須跟上來,才真正的能夠做到一個有體驗感的產品,否則就是在一個固定封閉模式下的運作。
-
傳感感知和決策怎么跟高精度地圖、定位、V2X深度集成起來,進而簡化整車控制器、降低成本,這也是一個挑戰。
如何解決?
-
一種方案是學ICT一樣,先推出基于一些場景的產品,然后逐漸迭代、不斷豐富場景。另外一種方案是,做好頂層架構,然后與科技公司、供應商一起分工合作,最后集成起來,但是在這個工程中要做到開放,不能閉環。
-
現在車上ECU非常多,但是在L3階段,要減少汽車已有的控制模塊,提升整車控制器集成能力,減少控制單元,降低功耗和成本。這要基于原來汽車行業方面的積累,與其他公司合作進行技術整合、集成,用其他技術應對技術調整。
上汽項黨博士
-
智能駕駛第一次量產化的工作壓力在變大,無論是從感知、決策、執行,每條線都有挑戰,例如感知、定位等新的技術,轉化到汽車行業的時候,耐久、可靠、溫度、振動等方面的測試驗證是很大的過程,不光是成本,它的性能要適應車的需求。
-
算法非常重要,Demo Car隨時可以調整,但是向量產的發展的時候,到嵌入式時,調整是不一樣的,這也是一個挑戰。
如何做?
-
整個汽車行業思路要做變化,從以前的單線溝通轉變為跨界的交流和融合,產業鏈要做到多層、跨層的交流,且要做到數據更開放。
東風邊寧博士
-
除了智能駕駛安全,舒適性的問題也比較棘手的。駕駛員的駕駛行為有差異,在開發智能駕駛或者人機共駕、自動駕駛時,只能先按照某一個人的風格來開發、定制。
-
對于傳感器,車規級的質量穩定的產品還需要突破。在執行器方面,要做轉向、制動等備份,確保出錯率降低,這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
現在深度學習等AI技術一直不能突破,AI對工程化來說,實現可重現性、追溯性挑戰巨大。
-
對于環境的感知融合,以及感知融合過程中對現在、未來的交通態勢的估計和預測,在現有的中國交通條件下,挑戰非常巨大。
-
另外,交通基礎設施也面臨挑戰,結構化的交通設施的快速推進可以緩解目前環境感知傳感器感知、融合帶來巨大安全壓力。
如何做?
-
現在東風迭代和直接高級別自動駕駛切入兩條路線都在走,通過合作、小組攻關來應對挑戰。
奇點季申先生
-
最大的問題在于我們怎么對于一些所謂的極端情況下怎么去處理,確保安全。
-
自動駕駛完全是以芯片主導的駕駛行為,它必然會去要求一種新的車與車之間、車與設備之間,還有交通法規的變化,來適應新的交通協議的產生。
如何做?
-
整車發展到自動駕駛,軟件的工作量會從10%增加到60%,因此車企要增加軟件人才。
-
與產業鏈合作,在感知傳感器上,要求供應商開放數據,在基于這些數據來做融合;在計算的平臺上選擇,選擇國際大公司;在云平臺方面,將建立自主的云平臺公司。
- 大家都在看